你绝对不可错过的热点与贱闻,由轻松一刻工作室(公众号:qingsongla)精选发布。
本栏目是【情多一刻】,每周日出品,轻松一刻“知性”小编“包小姐”主笔。
(文/包小姐)
首先,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说我有多在意别人的评论。
但是,一个人说话时能体现教养,应该大家都同意的,朋友圈的评论也是说话的一种形式,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体现着你的素质。
「 hi,看“轻松一刻”,请上“贼吧网”哦,域名www.zei8.me 」
最最最常见的就是有两个人会在你朋友圈的评论里一直互动聊天,来往个几十次而且聊的东西还跟你没啥关系。
你们既然互相能看到评论说明是互为好友啊,为啥不去私聊?
结果就是,作为楼主的你,很艰难才能“见缝插针”地找到真的跟你有关的其他评论去回复。
所以,想要避免把低素质在朋友圈的评论里展示,任何人都得注意一些行为规范。
1.
比较常见的就是楼主发了张自拍,然后某人就去评论:“美图用得挺不错嘛。”
还有一种是晒孩子晒疯了的楼主,然后某人去评论:“这孩子眼睛咋这么小。”
楼主发了套美食照片,你去评论:“吃这么多,不胖吗?”
某年轻少女刚买了新衣服,评论:“这衣服我妈也有一件。”
对,没错,这些楼主们发的朋友圈,你跟我都可能不喜欢,但这也不是你去用没教养的评论去逞一时口快的理由。
我虽然私底下很不爽这些人,但我永远不会笨到去他的评论里骂人。
如果一个人是SB,最幼稚的做法是你还去跟他一起互动,他能拉低你的底线的。
你在朋友圈写出一句嘲讽或者批评性的言论,并不是因为你真的讨厌那条朋友圈或者是“楼主”,你只是觉得——耍耍嘴皮子,挺爽的。
“我只是把事实说出来而已吧,我这人心直口快你别介意啊。”
“呵呵,我手中的板砖有点疼,你也别介意。”
2.
切忌不要骂人,那说建设性的言论是否总是受欢迎,也未必。
像现在义务教育的推广已经很普及,基本上一些祝福成语的错用已经很少,但也是有很多情况,哪怕是关心一个人,也应该有所顾虑。
上周有个闺蜜丢了手机(年底了大家都注意防盗),买新的之后在朋友圈发了条微博,哭诉自己丢了手机,后来有一位我闺蜜和闺蜜的男朋友都认识的共同朋友评论了一句:“别伤心,正好你男朋友给你买台新的。”
这句话看似是安慰人的用语,但说真的我那闺蜜一向性格都比较独立,不太喜欢花男友的钱,而且一般来说丢了手机,最烦恼的就是各种资料的遗失吧,换一台新的真的能让人“别伤心”吗?
而且这句话,她男友看到也不是很高兴吧。
下面这件事是发生在我身上,今年跨年我跟朋友第一次出去玩。我就发了条朋友圈,说“这里跨年的人好多,人挤人的”(类似的意思),结果有个多年没怎么联系的男同学冷冷地说了句:“人挤人真是活受罪,幸好我好多年不去跨年。”
当时我就不知道怎么回复了,你说我该说:我就是傻逼到专门出门“买罪受”,还是应该说:你真聪明,有先见之明。
还有一种就是比如说你买了个新包包,某样奢侈品,下面一堆人会说:“你买贵了,我上次买才多少。。。”、“这东西不太值,还不如买。。。”
问题是别人买都买了,而且难保你买的不是次货假品?每个人都不同口味,你咋知道值不值?
总之,切忌以为“我出发点是为了你好”就能够畅所欲言,好人不是那么容易当。
3.
记得有一次我去一家印度餐厅吃咖喱,然后那家餐厅的咖喱,好像是“太正宗”了,颜色也特别像排泄物。于是我朋友把这盘卖相其实也还行的菜发到朋友圈,下面有个人就说:“只有我感觉像一滩。。。那啥?”
真是谢谢你的丰富的想象力!
我个人是很怕各种“抖机灵”大师的,他们能说一句话就制造无限的冷场尴尬。
还有一类是永远都给你科普知识,信科学信正义,三观超正常的“较真帝”,他们每句评论都是让人感到压力的一块板砖。
相信大家都有那种经验,比如说你去看流星雨许愿,下面总有一个人告诉你这是迷信,没用的,最好还顺带科普古希腊星座历史,十二星座不科学等等,不讲个洋洋洒洒500字是不罢休的。
要是我朋友圈有这么一个“活跃分子”,我发一条朋友圈,是不是都要先查完百科全书、新华词典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才能发了?
这些“大师们”有个比较重要的特点,就是多数都是有点文字水平的,或者是某类型的“学霸”,但可能他们也专注在学习上,缺乏一些人际社交的经验。
文采用在对的地方,是文学;文采用在错误的时机,是吐血。
4.
说完这么多,有人肯定会说,在朋友圈评论哪需要注意这么多,你这是鸡蛋里挑刺,人家本来也没放在心上,你自己就想得太多,这么多规矩,谁还在朋友圈评论啊?
最后,我还得说一件事:
记得去年我还在别家公司干活时,当时年终有一个聚餐的活动(类似各大公司的年会什么的),当时找的那个女主持人,是一位平常说话特别口齿伶俐的姑娘,于是大家都觉得,这主持人工作应该难不到她。
整场活动下来,简单流程性的东西确实也没难到她,但在中途的颁奖活动时,发生了一件尴尬的情况。
当时正好颁奖给一个全年都全勤工作而且加班很多的一位女生,可是这女生也是属于胖胖的外表不是特别“主流”的那种,颁奖时主持人可能为了活跃气氛,使出了她“看家本领”——抖机灵,说了句:“这妹子应该是咱们公司晚上加班回家时最不用担心安全的了。”
这是一句很常见于微博,朋友圈的“抖机灵”式评论,可是当时场面就突然尴尬了,台下的领导也有点脸色发黑。还好那个获奖的女员工接话了说:“我家离公司特近。”
网络空间确实有一种“祛魅”的本领,能够让“无病呻吟”被当成了“伶牙俐齿”,能够让“抖机灵”变成了“口才”。
躲在电脑或手机屏幕后写评论,跟在广场上对着几百几千人发言,好像是两回事,但其实是同一回事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试着做做这个:把你发在朋友圈的评论,面对面跟“楼主”说一遍,看你敢不敢说出口。
这就是评定朋友圈评论的一个重要法则:你试试能不能把这句话当面说出来,如果不能,那请你退回重写。
我并不是鼓励大家要说假话,阿谀奉承;但你要公开地说真话时(有时你可以选择私聊),往往需要比较强的社交技巧,否则,你可能会“毁了这一句真话”。
这世界并不是容不下真话,而是受不了没教养。
每个人都会有优雅和粗鄙的一面,一个有教养的人,懂得在什么时候展示优雅,懂得在什么时候不拘小节。教养,在你生活的一切大小事情之上都会有所展示。
而那些没教养的人,无论是在评论别人的朋友圈还是日常生活,都习惯把网络的公共空间当成自己个人的发泄场所,当别人对他的“幽默”感到不满时,他说会你是玻璃心,太认真。
事实上,这哪是我的玻璃心,那是你真的太没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