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特别是7月中旬起,如果大家有留意国内的各大主流媒体,基本上都有滚动播放着日本西部的雨灾。
日本一直是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的国度,地震海啸乃至风灾雨灾雪灾都时有听闻。尽管这样,日本也一向给人一种在防灾救灾上很有一套的感觉。
如果大家想了解日本政府到民间的常规防灾救灾机制,可以随便去网上搜索,都会有很多图文并茂,从法规到实操的文章进行介绍,因为该国的防灾救灾水平可以说是能立于当前世界的标杆,被称为“防灾模范生”。
可是,在今年6月28日的在西日本发生的大暴雨灾,造成200多人死亡和失踪,数十万户停水停电,超过百万人受灾。这样一个巨大的死亡数字,使日本多年的防灾救灾实力饱受质疑。
日本国内媒体甚至怒吼:“在一场雨面前,日本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。”
英国BBC和法新社都以“震惊体”来描述日本这次惨烈的雨灾。
但是,这种单纯表达痛心的谩骂并不能将死去的人的生命复活,也许对未来避免同样灾难也无补于事。
于是,有些专家开始细致地检讨这场200人死亡的雨,究竟是怎样夺走人的性命的。
有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,这是发生在日本的事,关我们中国什么事?但对于防灾救灾的道理,放于全世界都是通用的。
花几分钟时间汲取一下其他国家的教训,觉得有道理的话转发一下,并不会浪费你们多少生命。
【求你了,你珍爱自己性命行不行】
众所周知,虽然说“天有不测知风云”,但天气总是相对能够被预测的,特别是对于地震而言,气象预报的准确率更是高得多。
而这次暴雨的预警,日本气象部门并没有太多可以批评的地方:强台风派比安在7月2日过境,7月5-6日暴雨来袭,而日本气象部门在6日一早,就针对暴雨和泥石流在西日本多个地区发出避难的命令。
可是,在避难命令通过电视、广播、互联网、手机短信及至街头扩音器警报出去后,竟然没有几个人听从。
政府:快跑,暴雨来了泥石流来了!
民众:
就以西日本人口最密集的京都为例,经统计共有48.6万的受灾人口,但是居然只有2300人真的听从预警前去避难了,剩下的那数十万人对警报都无动于衷,听天由命。
不少人指责政府的预警用语不够“接地气”,常年千篇一律的语言容易引起人对警报麻木。
比如这位大妈说,政府只说让我们“逃命”是不够的,应该要强调这次灾害是“没顶之灾”,我们才会迈开腿去避难。
政府:???我特么求你们珍爱生命活着就这么难么???
【“事前很嗨皮,事后MMP”】
预警没有受到重视,当前发达的社交网络也是“应记一功”。。。
社交网络虽然让信息流通比过去快得多,但也让很多重要信息被娱乐化、被曲解。
在雨灾发生前,不少日本人还在网上抱怨“暴雨预警太吵了”、“这泥石流警报太扰民了,能不能关掉”。。。
他们根本不知道,这些“烦人”的警报声,正是你的救命稻草!
有人对警报刚开完玩笑没多久,就因为洪水而被困在家中。。。生死未卜。。。
这种在社交平台轻描淡写的态度,误导了很多网民,麻痹了大家的神经。
将灾难娱乐化实在是让人感到痛心的,有人在大雨期间出去溜狗。。。
有人把山洪暴发的河川当成景点游览。。。
说句不好听的:不作死就不会死。。。真的是至理名言。
还有就是救灾工作也出现了“过度娱乐化”的问题。。。
日本防灾部门发现,很多捐赠的救援物资都并没有任何用处,甚至增加了救援人员处理的麻烦。
比如这一大堆纸鹤还有手工艺品。。。
一大叠的慰问信。。。
大型电器。。。(灾区都没有电,你送这玩意来是逗我吗?)
花样很多但是不太实用的衣服。。。(这件毛衣是挺好看的,但7月份你让我穿毛衣?)
也许,这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唯一的有用的地方,就是。。。可以用来发朋友圈吧?
“为灾民祈福,折一个纸鹤。。。”——这样又能发一条朋友圈去炫了!至于救不救到灾,who cares?
在这次惨痛教训后,日本也开始考虑像其他国家那样,引入“强制转移”的法律,对受灾地区的居民,不管他们听不听,一律强制送到安全的地方。
也有人建议,利用金钱奖励的方式吸引那些居民前去避难。(这怎么听上去怪怪的。。。)
不管怎样,自己的生命还是要尽量自己去珍视,日本这次雨灾的教训对我们来说,真的很有警示作用:
1.不要轻视任何预警,麻痹疏忽大意往往是很多致命意外的重要根源。
2.灾难期间转发点正能量是没问题的,但不要把灾难的事过于娱乐化。
3.还是那句话:生命是第一位的,别说你要上班要赚钱养家糊口什么的,没有命,你什么都不是!
继续关注曲湿湿,你那些敢想不敢问的“两性”疑惑,都将得到解答。你闻所未闻的小知识,都能学到!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