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位妈妈想让孩子做值日生,深夜给老师发微信,结果惨被拉黑。幼儿园方面回应说,因为老师经常在半夜收到这位妈妈的信息,实在是不堪其扰,这才拉黑了。
对此,孩子的爸爸解释道,因为妈妈做设计工作,平时也经常在深夜与客户进行沟通,所以并没觉得在发微信的时间上有什么不妥。而且,妈妈也没要求老师当时就回复,完全可以白天再回复。
根据妈妈和老师的聊天截图,孩子爸爸还强调,也没有经常半夜发消息,也就两三次。
显然,这件事是不同的社交习惯引起的严重误会。之所以这个误会,引起很多人的共鸣,那是因为,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各种深夜被微信骚扰的经历,还有就是不同交流习惯引起的矛盾。
而为什么这位妈妈如此在意孩子的值日生事务,我反倒是能够明白:
据说,那位幼儿园老师曾答应班里的小朋友可以轮流做值日生,可是轮到自家孩子时却不能做了。孩子把值日生当作荣誉,自然觉得委屈,家长也心疼,心情是可以理解的。
但是,这并不能成为我们随意打扰他人的理由。
其一,把自己的工作习惯强加给老师。自己觉得半夜谈工作合适,难道老师也应该接受这种方式?
其二,认为自己只是发消息,又没要求老师即时回复,所以没什么不妥。事实上,消息提示音本身也会令人生厌。为了防止错过紧急电话,许多人睡觉时手机也是保持畅通。若是睡眠浅的人,真的会被频繁的消息提醒搞到神经衰弱。
所以这一次,我觉得老师这个拉黑家长的做法,真的无可指责。
无独有偶,上次国庆假期,和一位正在做小学老师的同学吃饭。中途她突然接了个电话,本来挺高兴的表情一下就冷漠下来,公式化地客气几句后就挂了。放下电话后,她向我吐槽道:
“一个学生家长想让他孩子做班长,我说他也不看看现在什么时候,放假好吗!老师不要休息的啊!我又不是7*24全程待命,真的烦这种家长。”
这个电话,也许不会对那个学生当班长有什么影响,老师应该都能公私分明,可是这一通电话,肯定严重影响老师对那个学生的家长的看法,很影响以后的家校沟通与互信。
当然,家长也肯定不是故意给老师添堵的,但结果却是如此。
确实,现代社交的规则,有部分已经与过去大相径庭,稍不小心就会“踩雷”,但本质依然是那个:互相尊重,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以下是目前流行的社交方式里,一些最易犯,又最受人诟病的通讯“恶习”。如果你的吻合度过高,那就该小心了。
1.没事别打电话
在我的通讯记录中,有90%的通话都来自快递、外卖、推销以及三大运营商。
剩下的10%,虽然来自亲朋好友,但要么是家中重大变故;要么是朋友遇到紧急情况,需要你帮忙。总之,不是急事就是大事,多半没好事。
所以每当电话铃声响起,人们都会条件反射地想“天哪,事情已经严重到需要打电话了吗?”
“打电话”意味着强制要求对方把与你沟通列为“优先级”,但如果只是被告知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那对方很可能会觉得你“拎不清”。
因为,这个电话很可能打断了他的工作节奏,他当时还可能在跟客户谈话。
所以,打电话或是视频/语音通话之前,最好先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接听。
2.只说“在吗”是要被拉黑的
曾经我们都习惯于先问一下对方在不在,那是因为智能手机还不普及,大多数人都无法24小时在线。但现在不同了,“在吗”基本等同于一句废话,连营销号都比它有价值。
现代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很宝贵的,有什么事直接说就好,不要用“在吗”来浪费彼此的时间。
3.不经允许,不要看别人的电子设备
有这样一种人十分讨厌:你正看手机入迷,他凑过来边看边问“你在看什么呀”。如果正好是隐私或者某些不可描述的东西,你说尴不尴尬?
除了手机,电脑、平板、kindle阅读器甚至纸质书籍,只要是我个人正在浏览的东西,都属于私人领地,外人介入前请打招呼。
4.收到“我去吃饭/洗澡了”,别太当真
一般人说这句话的时候,只是想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结束谈话而已。这个时候,请你千万不要再追加一句“那等你吃完/洗完咱们再聊”,那真的是尴尬巅峰了。
另外,如果对方发个友好的表情包过来,并不是想与你斗图,也仅仅是想体面又不失亲切地结束谈话而已,请千万不要继续扔一堆表情包回去。
5.及时回复,不能回复时也别发朋友圈
不能及时回复的时候,至少要先说一下“稍等,我在忙”,或者“稍后联系你”,这样对方会知道你是尊重他的。
最可恶的一类人就是:发消息迟迟不回,却在朋友圈里蹦得欢腾。
6.慎发语音消息
我一直觉得,打开手机收到连续的语音消息,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,尤其是59秒那种。
如果第一遍没听清,得,还要再花一分钟重新听。如果对方普通话不标准或是噪音太多,那真的是“语音转文字”都拯救不了的灾难。
发语音,方便了自己,麻烦的是别人。在工作群里,这种做法尤其令人反感。
发语音之前要先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听,不打招呼就发语音,是身份地位的象征,一般只有领导才有权这么干。
祝大家早日成为那个可以随意在群里发语音的人。
7.非工作时间请不要打扰
工作上的事情请在工作时间联系我,我也是个人,不是你家保姆。哦对,保姆晚上也是要睡觉的,我就想知道那些半夜两三点给别人打电话的人是怎么想的。
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,是一个人教养的最好体现。
8.别用“哦”
如果你在聊天中使用了“哦”,那就等于说“不想跟你聊天了,再见”。
如果你又好巧不巧地同时使用了“呵呵”和微笑表情,那基本等于“我们绝交吧”。
如果想要表示“答允”或者“同意”,最好使用叠词。比如,“哦哦”、“噢噢”或者“嗯嗯”之类的。
9.摘掉耳机是新世纪的拱手礼
谈话时,同时摘掉两边的耳机,是对他人的最大尊重。别人讲话时戴着耳机,就等于传达出“我无视你”的信号,跟把对方当空气的态度没区别。
同时,也请不要随意摘掉一个人的耳机,因为对方会有一种被扒衣服的感觉。
10.发送别人名片要征得同意
个人名片不是公众号文章,他就像身份证一样,是很私人的东西。如果你随意把一个人的名片四处乱发,那基本等于让他满世界裸奔。如果是不太熟的人,对方分分钟拉黑你没商量。
恰当的社交可以事半功倍,反之则事倍功半。毕竟,谁也不愿意跟给自己添麻烦的人合作。如果你不知道这么做是否合适,不妨换位思考一下,看自己能否接受。
令人相处起来觉得舒服,才是社交的最高境界。
继续关注曲湿湿,你那些敢想不敢问的“两性”疑惑,都将得到解答。你闻所未闻的小知识,都能学到!
-END-